今日头条:京沪俄罗斯欧亚研究青年论坛在京举行

来源:今日头条

转载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775450150748815875/?wxshare_count=2&pbid=6776211507711493646

      12月27日下午,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及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举办的京沪俄罗斯欧亚研究青年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外交学院等顶尖学府的十多名青年学者共聚于此,就俄罗斯欧亚相关问题展开学术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学者韩燕红分享内容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以中俄首脑外交促进党政合作”。她认为:俄罗斯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地位非常重要,同时俄罗斯也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两国高层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政治互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双方高层更是多次互访,并在很多场合和会议中都深入探讨了“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因此高层之间的沟通是中俄政党合作的重点。韩燕红总结了中俄两国目前首脑外交的现状,特别分析了两国首脑外交如何引领政党合作,并据此探讨了首脑外交对中俄政党合作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国关博士王思羽则从新世纪以来乌克兰民粹主义的特征及影响出发,阐释了新世纪以来乌克兰民粹主义十几年间的发展历史的三个阶段,列举了乌克兰民粹主义相较整个欧洲区域的一些显著的特性,以及造成这些特征的主要成因。乌克兰已经成为后苏联空间中遭遇民粹主义浪潮席卷的突出案例。

      清华大学青年学者王涛发言时浅析了中亚一体化进程的新趋势:中亚一体化进程肇始于苏联解体初期,由于内部驱动不足和外部干预过大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自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上任以来,中亚一体化的内部驱动意愿显著上升。在未来发展中,确保内部动力稳定并审慎应对外部力量投入将成为中亚一体化顺利推进的前提。

      外交学院青年学者马燕宁做了俄罗斯对中美贸易战的认知及原因分析:俄罗斯对中美贸易战的态度是不联美反中。俄不借中美上升的竞争态势,拉近与美距离、损害中方利益的内生原因在于它在全球、地区和双边层面仍需要与中国的合作。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宋羽竹另辟蹊径,剖析了当代俄罗斯的文学活动与身份认同,宋羽竹主要谈到了“大书奖”,作为当代俄罗斯的一项国家文学奖,“大书奖”目的是甄选并表彰对推动俄罗斯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作家、作品,提升当代俄罗斯文学的社会意义。“大书奖”这一文学活动中至少存在4个主要参与建构当代俄罗斯身份的主体。他们共同建构了苏联解体之后的、新世纪的、甚至是未来新时代的新俄罗斯身份,反映了国家对自身形象的设计与传播诉求,以及共同体对这一国家身份的认同程度。

      十余名青年学者先后做出分享,自由讨论环节,学者们围绕俄罗斯欧亚问题展开激烈且友好的讨论,借他山之石攻玉,通过其他学者的学术观点砥砺自己的研究,学者们纷纷表示此次行收获颇丰。

      做总结发言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张昕副教授说道:举办青年学者论坛的意义在于给予青年学者一个发声的机会和平台,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更高的平台,国关院每年一次的学者论坛还会继续举办下去,同时学院还将进一步集思广益,开拓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新思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俄罗斯与欧亚研究相关人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