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举办第六届”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中俄论坛

  2018年4月25日-4月26日,第六届“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中俄论坛在上海东湖宾馆举行,近百位中方和俄方专家学者以“中国与俄罗斯:当前发展面临的挑战”为主题展开了系列讨论。本次会议由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与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中方主席、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前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启正,外交部前副部长、前中国驻俄罗斯特命全权大使、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顾金山,以及来自外交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科院、江苏省委党校、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60余位中方专家学者和特邀嘉宾,俄罗斯通信与大众传媒部副部长沃林、“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支持与发展基金会主席贝斯特里茨基、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名誉主席卡拉加诺夫、俄罗斯驻沪总领事叶夫西科夫,以及来自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经济研究所,圣彼得堡大学等机构的近20位俄方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会议。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周边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主持。

  开幕式中,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俄方对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的支持。钱旭红表示,华东师大有着悠久的俄苏研究传统和深厚的人才积累,近年来我校俄罗斯研究中心和周边中心在资政建言、学术研究、对外交往等方面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当前,中国与俄罗斯面临诸多挑战,而此次高层次研讨会的举办无疑恰逢其时,相信各位领导专家之间开放坦诚的思想碰撞,将为新时代两国全面关系的进一步良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支持与发展基金会主席安德烈·贝斯特里茨基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要回答一个重要问题,即未来的形势是怎样的。未来未必会成为我们设想的那个样子,但我们需要探索未来世界的发展模式,为创造未来做出学术贡献,俄罗斯和中国在其中一定能够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他指出,俄罗斯和中国的智库实力都非常强大,应当在当前中俄两国政治关系如此紧密的情况下付出更多的努力,为政治高层做决策提供更多建议和想法。

  在第一个阶段的研讨中,与会嘉宾就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评估。大家都比较同意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秩序正在走向衰退这一判断。来自美国文博大学的于滨教授认为,当前西方主导的国际体制对中俄的挑战比冷战时期更危险。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名誉主席、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教授谢尔盖·卡拉加诺夫赞赏中国在十九大上继续强调和平发展,并希望中俄两国继续保持清醒,警惕某些势力对中俄关系的刻意挑拨。

  在第二阶段的研讨中,各位专家就当下的国家作用与功能变化发表意见。张德广大使认为,各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对自身的历史、地缘政治的定位的认知非常重要。他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谢尔盖·卢贾宁都认为,作为大国的中国和俄罗斯应该在欧亚地区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亚历山大·罗曼诺夫认为,俄罗斯应该借鉴中共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2035年之前发展的计划,为国家的发展制定顶层设计。

  第三阶段会议研讨中俄经贸合作。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现在已经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中俄经贸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层面的合作还相对较少。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的瓦西里·卡申教授认为,俄罗斯已走出2014年以来的经济困境,俄罗斯对中国货物出口也有所增长。他与复旦大学冯玉军教授都认为,在中国与美国“类似准经济战”的情况下,中俄应该进一步挖掘双方能够互补的实力,推进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

  第四阶段会议研讨中俄在欧亚地区的合作。2015年,中俄两国领导人签订“一带一盟”对接协议,双方承诺促进欧亚经济联盟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合作。在卢贾宁看来,随着中俄两国的努力,欧亚地区正在成为地缘经济的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石泽教授认为,由于俄罗斯在欧亚地区的关注重心是叙利亚、乌克兰,而中国的关注重心是周边地区,因此,两国在欧亚地区的合作十分必要。“瓦尔代”辩论俱乐部项目部主任季莫费·博尔达切夫也持类似观点。但他强调,中俄之间的合作不是军事联盟。我校俄罗斯研究中心、周边中心副研究员张昕认为,国内的同行已经在各种关于欧亚地区的想象中进行了长时段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很有启发。张昕认为,正是因为关于欧亚地区的想象很多,所以我们才需要推进在各种想象之间的合作。

  会议最后两个阶段研讨中俄大众传媒及人文交流。俄罗斯通信与大众传媒部副部长沃林认为,绝大多数俄罗斯媒体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评价都是比较一致的,他们对中国的论调相当友好。但中国和俄罗斯媒体在西方的活动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遭到西方同行排斥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如何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就成为与会者热议的话题。在中俄文化交流方面,来自圣彼得堡大学的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教授分析到,中俄这样的文化大国,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其实还不足,中国对俄罗斯的文化影响力从来没有进入过前十。俄罗斯金砖国家研究理事会执行主席格奥尔吉·托洛拉亚也讲到,俄罗斯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人数还相当有限。他认为,中俄应该加强人文交流,培养能担任中俄文明之间使者的人才。俄罗斯研究中心、周边中心研究员贝文力也主张,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要做一些具体的事情,把目前的平台和机制转化为可持续的稳定制度,使文化交流活动常态化、细水长流。

  在会议的总结和闭幕式部分,“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支持与发展基金会主席安德烈·贝斯特里茨基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是需要我们共同建造的世界。他认为,中俄并不想在任何地方做主导,在中俄内部也不讨论主导的问题,中俄只是想要一个公正的游戏,按照规则进行的游戏。各国关于未来国际秩序的博弈应该是指向共同发展和繁荣,指向幸福、和平与稳定的。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席李世默博士认为,中俄伙伴关系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在现实和未来,在构建一个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格局里,中国和俄罗斯的利益和诉求重叠面非常广。两国的共同诉求是,建设新的世界格局。二十一世纪全世界人民需要发展、安全、多元三元素,需要新的世界格局。

  俄罗斯中心、周边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在闭幕式中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发言。首先,他指出,“瓦尔代”中俄论坛不断有进步,就在于坚持了“瓦尔代”论坛坦诚交换意见的主张。正是这种态度,对提升认识和工作水平,推进中俄关系非常有帮助。其次,“瓦尔代”中俄论坛的参与面越来越广。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更多学科专家的参与,使俄罗斯问题、中俄研究能够更加扎实,更加有高度;处于中俄交流第一线的企业界朋友参与研讨,带来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对论坛是很大的推动;老领导、老朋友的支持,是中俄论坛能够召开至今的重要保障;年轻学者的更多参与,反映了中俄研究后继有人。最后,他逐个分析了六个部分研讨主题的背景和讨论亮点,如,对西方衰落的判断,中俄两国国家建构的新变化及对双边关系的影响,中俄经济合作的目标和现实问题,大欧亚地区合作中的中俄对接及内外部关系处理,西方媒体的新变化,中俄文化对双边关系的积极影响等。

  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中俄论坛在两国(上海、莫斯科)轮流举办。自2010年起,华东师范大学已连续五次与“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合作,成功举办作为高端国际研讨会的分会(包括一次专题研讨会),另有数次合作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中俄双方关键主管部门、主要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士之间的定期对话,根据双边关系和全球、地区局势的不断变化,为国家决策贡献智慧。“瓦尔代”国际俱乐部中俄论坛的合作,采用双边国际交流为核心的多层次、多面向、多功能的国际交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