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组织校园主题日活动 研讨国学经典中的外交智慧

    论从史出,以史为鉴。为了拓展国际关系研究的国学视野,帮助同学们理解我国古代外交智慧与外交策略,2019年4月18日,我院的校园主题日读书会沙龙特邀学院阎德学老师,主持研读《战国策》中的外交手段与外交智慧。研一、研二以及在读博士等十余名同学参加了读书会。
    阎德学老师事先精心挑选了《战国策》上册中的10篇经典,请每位同学轮流讲解一篇,并围绕战国时期列国间的外交格局、纵横家的主要外交思想以及他们的外交策略如何被采纳和实施、其外交策略对今天有何启示等10个问题进行讨论。江源同学在主持时,首先简要介绍了《战国策》的成书背景,并阐述了当下读此经典的意义所在。王弘毅同学结合他对波兰的研究,探讨了对于“远交近攻”的理解。张子琰同学在对《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的解析中认为,现今国家间联系密切,战争不是最优选项,因为国家在做出一项决策时不仅仅要考虑战略成本,还要使政策实施手段具有合法性。夏菁同学则系统整理了战国时期各大流派的外交思想,并从经济安全视角分析了《齐助楚攻秦》的外交思想。此外,张艺闻、傅玲、朴荣浩、马岩峰、曹宇航、谭琛、张雪岩等同学都交流了各自的读书心得。
    阎德学老师在总结时指出,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格局堪与春秋战国时期类比,《战国策》中的外交手段与东方智慧对于今天的国际关系和外交非常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他建议同学们,个人的独立见解和思考是建立在学术史的基础上的,历史哲学不同于理论思辨,对历史的思考要进入历史情境,从当时的背景出发,不能倒果为因,只会用今天的逻辑视角来解读历史。《战国策》反映的领导决策体制,不能轻易用君主独裁来概括,外交政策选择常常面临“两头蛇”或“三岔路”的境地,但不是十字路口,因为历史无法倒退。中国古代外交的重势、知机和通权是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的历史智慧。我们积极向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学习的同时,要记住孙子的告诫:“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三句话对于国关学人来说尤为重要。
读书会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大家意犹未尽,都表示非常期待下次的聚会。在接下来《战国策》下册的读书会中,希望更多校内外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加入!

                                             撰稿:张雪岩、范佳豪
                                             摄影:王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