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通讯社:仇長根:台灣政局的新觀察點

来源:中国评论通讯社
转载链接: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5283177&from=singlemessage
 
 
華東師大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仇長根(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2月17日電(記者 鄭漢龍)華東師大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國台辦海研中心特約研究員仇長根,日前應邀在復旦大學,就《九合一選後的台灣政局與兩岸關係》,為百余名研究生作報告。 

  第一,民進黨“慘敗”,縣市長從13席降為6席,地方實力受重挫,影響到2020年大選佈局。 

  仇長根認為,此次選舉民進黨基本盤乃至鐵票流失200多萬,無疑受到執政無能和“韓流與柯P”的衝擊。“藍營”歸隊,“無黨”吸票,原挺綠“年輕選民”、“經濟選民”的基本盤鬆動縮小。敗選後遺症是: 

  (1)敗選究責加劇黨內矛盾。民進黨內“英系、蘇系、謝系、遊系”之間和新潮流系本來就不和。此次選舉具指標性的台中、高雄、嘉義三市和宣蘭、澎湖、彰化三縣“翻盤”,不僅派系領頭人被追責,而且已經造成黨內派系的相互指責與攻擊。 

  (2)派系爭搶黨主席位子開打。蔡第一時間辭黨主席,但並不能解決派系矛盾。黨最大派系新潮流內訌,“綠委”段宜康第一個拍桌,炮轟“民進黨徹底讓人民失望才導致敗選”。“新系”大老吳乃仁,不滿同派系、高票連任桃園市長的鄭文燦等13人提名“謝系”、“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選黨主席,憤而“退黨退流”。 

  (3)蔡英文連任“亮紅燈”面臨“逼宮”。多家民調顯示超半數民眾不支持蔡連任,但蔡不可能放棄連任的機會。“行政院長”賴清德是黨內實力與名氣兼具的“政治明星”,且選前、選後民調都勝蔡。賴自恃“獨派”和新潮流系強挺,“蔡賴”誰參選2020,必將是一場同陣營內部的“政治豪賭”。客觀分析,目前蔡權力在握,仍掌握“行政、立法、司法、國安”和“中央”財政預算大權,以及對大陸政策主導權,其地位暫時無以撼動。而民進黨是一個危機感強、整合快,能團結對外的政黨,敗選後最重要是穩定“軍心”。蔡和親“英系”幹將蘇嘉全、陳其邁等人,借“新系”鄭文燦、“正國會”林佳龍等“垮派系”中生代之手,與賴搶拉“新系”實力派人物,先定下黨主席人選,穩住陣腳,助蔡突圍,以鞏固其地位。 

  第二、國民黨勝選,縣市長從6席增加到15席,但國民黨結構性缺陷和體質尚未改變。 

  仇長根認為,不得不承認國民黨全黨上下齊努力,大佬級政治人物賣力輔選、協調基本成功。總得票約610萬票,超過民進黨118萬。地方政治版圖擴大,政治實力有所提升,尤其高雄、台中“翻盤”,證明國民黨沒有被打“趴下”,相反威脅到民進黨2020年大選能否繼續執政。問題在於: 

  (1)國民黨未能“脫胎換骨”,體質並未改變。歷次選舉國民黨內初選都會“鬧家變”,此次也不例外,30多人脫黨或違紀參選,選前裂痕尚未彌合,選後需要修補。 

  (2)國民黨結構性缺陷未根除,也很難根除。此次新“戰將”韓國瑜、新北候友宜、台中盧秀燕及輔選大將“立院”黨團總召江啟臣、“立委”蔣萬安、顏寬恒(父顏清標)、台南市議員謝龍介等新一代政治明星暫露頭角,黨內大佬如何面對?百年老黨盤根錯節,能否徹底改變“論資排輩”實現世代交替?2020年誰代表國民黨參選的交鋒已成為黨內新的權鬥焦點。 

  (3)“韓流”精准“接地氣”,但後續發展面臨不確定性。“韓流”切合當今台灣政治與社會現實,吃准民意,喚起民意。因為,“人民拒絕沒有價值的民進黨,人民也不需要宮廷式的國民黨”。“韓流”橫空出世,主要是民進黨執政“太爛”和在高雄“淩霸”太久。但“挺韓非挺國民黨”。未來“韓現象”能否持續在黨內引領風向的?有無“可持續發展”的政治潛能?“老太陽”與“新太陽”是否會在政治舞台相爭或重新“洗牌”?是否引發藍營內部權鬥或裂解藍營?均值得觀察。 

  第三,台灣第三勢力仍有生存空間並發生新的變化,但總體維持兩黨政治格局。 

  仇長根指出,選舉結果表明,台灣總體維持藍、綠兩黨政治格局,作為最大在野黨和“立院”第二大黨的國民黨,在22個地方縣市政權中已佔有三分之二“江山”。不過值得注意的變化是: 

  (1)柯文哲無政黨奧援險勝經歷了考驗。此次柯在藍、綠兩黨夾殺下仍險勝從政20多年的丁守中,更勝過辭去“立委”背水一戰的姚文智34萬票,的確相當不易。也說明,過往第三勢力政治行情“時漲時落”已漸成規律。但如今像“柯P”這種有別於時代力量、新黨、親民黨、台聯黨等第三勢力,並不可簡單、主觀地下結論未來就沒有更大發展的可能性。 

  (2)政客脫黨參選尉然成風。共有93人競選22個縣市長,1754人角逐907縣市議員,除新北、基隆、南投三個縣市外,19個縣市都是3人以上競爭。其中, 台中等3縣市“3搶1”、高雄等7縣市“4搶1”、台北等5縣市“5搶1”、台南“6搶1”,最多的澎湖縣“7搶1”。兩黨各自初選爭奪提名更為激烈。藍營“立委”楊麗環、台東前縣長鄺麗貞、嘉義市議長蕭淑麗等遭開除黨籍參選到底;綠營嘉義縣副議長吳芳銘、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台聯黨前“立委”許忠信、黃文玲等同樣與黨分道揚鑣。 

  (3)第三政治勢力仍是民眾的選擇。選舉結果顯示,除國、民兩黨以外的參選人總得票數近149萬,總得票率約12%。而縣市議員選舉,時代力量、新黨、親民黨等或無黨籍獲276席,占30%;鄉鎮市長選舉,國、民兩黨和無黨籍分別為83、40、81席;最基層的7700多個村裡長選舉,第三勢力獲6231席,占到80%(國、民兩黨分別為1220、285席),藍、綠兩黨的基層影響力大面積萎縮。 

  (4)柯此次拼連任政治勢頭不如當年,得票數比上屆少了25萬。但“白綠分家”還能以3254票險勝,說明“柯P”並非曇花一現短期現象。除柯文哲外,無黨籍“非典”政治人物還有票,台大教授李錫錕、台南警察局長陳子敬、伍彩集團創辦人林義豐、台中無黨籍前“外交官”宋原通等人,即便知道自己參選沒有政黨奧援很難勝選,仍勇往直前,拼選到底。這也充分反映出,台灣第三勢力的政治力量未來還將伴隨著兩黨政治格局前行。 

  仇長根分析:究其主要原因是:政黨不佳成“負資產”,政客自然與政黨切割;地方派系原依附政黨,但有相對獨立能力,當政黨成包袱便離開黨;政黨內派系因利益分配難擺平,而出走另立山頭。選前民調也顯示:台灣政黨認同度逐漸趨低,“民意”反“黨意”也在趨升,親綠《台灣民意調查基金會》11月13日民調:政黨認同度,綠23.5%,藍35.4%,中性或獨立選民36%。創蔡上台以來最低紀錄。同是親綠《美麗島電子報》民調:52%對民進黨反感;43%對國民黨反感。 

  第四,台灣“新民意”正悄然而生,民生第一,人民醒悟,“統獨”是政黨政治鬥爭的工具。 

  仇長根認為,此次選舉多數綠營縣市長候選人避談“主權”,不與大陸對抗;不少參選人大型造勢場合,幾乎看不到政黨旗子;大街小巷樹立的競選看板,多數沒有國、民兩黨黨徽;多個綠營選將也不走深綠路線,策略上儘量避免意識形態干擾。事實確實如此,“台獨”無大市場。 

  (1)綠炒“統獨”固票效果不彰。蔡英文無端指責大陸傳播“假消息”、“介入台灣選舉”,“雙十講話”強打“台灣主權牌”;選舉造勢妄稱“中國文攻武嚇打壓台灣”;賴清德喊“台灣跟中國本來就是兩個國家”;陳菊直言“九二無共識”等,這些選民並不認同。 

  (2)參選人強打“統獨”牌同樣失敗。高雄陳其邁稱“用選票告訴中國台灣是獨立國家”;新北蘇貞昌直言“台灣價值即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台北姚文智造勢口號“台灣價值”就是“台灣獨立”;台中林佳龍記者會炒作“東青會被大陸封殺”,結果這四人全慘輸。 

  (3)“公投”首次與地方選舉梱綁失敗。民進黨一手把持的“中選會”,推動首次地方選舉與“東奧正名公投”捆綁,結果以失敗告終。可見,民進黨擁抱深綠的選戰策略和“抹紅”對手的戰術均無效。相反,台灣多數民眾對“九二共識”並不反感,候選人政見宣導兩岸和平與發展的正面效果也顯現成功,這種趨勢可能還會延續今後的選舉。 

  第五、離2020“總統”和“立委”選舉不遠,國、民兩黨為政權而“生死博鬥”在所難免。 

  仇長根認為,九合一選舉作為台灣地方政權選舉,過程中出現的新動向不可忽視。未來島內政局與兩岸關係將更趨複雜。明年是兩岸分離滿70年,又將進入選舉年,而且兩黨可能面臨“柯P”的巨大衝擊。需要關注的是: 

  (1)國民黨能否乘勝奪回政權待觀察。大形勢、大環境對國民黨有利。但未來要看藍營15個地方縣市的政績如何?而誰代表國民黨參選2020相當複雜。國民黨勝選改變了吳敦義原在黨內被批“無為而治”的形象,但遇到世代交替的壓力。朱立倫已表示 “不排除任何選項”,希望依靠地方諸侯更上一層樓。王金平南下高雄親征“挺韓”取勝,顯然有備而來。當然不排除還有“黑馬”角逐。但是否會出現“鐘擺”效應有待觀察。 

  (2)民進黨最大的短點在台灣經濟與民生。民進黨執政傲慢,施政無能,系列改革引發民怨;搞政治追殺,撕裂社會,造成社會不滿與裂痕;兩岸僵局與對立,對外空間被壓縮,民眾對台灣前途與未來充滿憂慮。“經濟與民生”,顯然是民進黨能否保住政權的關鍵。民進黨短期內難以解決積重難返的問題,執政不佳的包袱還要背下去,民眾不滿的怨氣仍將延燒。 

  (3)藍綠共同面臨的威脅是柯文哲。台灣政治現實已不再完全是用藍、綠來對決。柯有了四年的基礎,又有了四年的機會,參選2020年大選的機率增加。現在多家民調支持度柯超蔡、賴、朱、吳等人,柯也講過“世事難料”、“船到橋頭自然直”。因此,柯問鼎2020“大位”企圖心不用懷疑。但柯無黨無派是優勢也是劣勢,政治人物靠網紅不可能永久,選民認同與擁護才是政治本質。柯能走多遠,以柯為代表的無黨籍參選人能否站上最高政治權力的位置?都值得觀察。 

  最後仇長根強調,九合一選舉的啟示是: 

  (1)台灣政黨政治已不再全然分藍綠,無黨與白色的存在是現實。“韓流”威力無比的政治現象,徹底翻轉了台灣政壇的原有政治生態。選民厭倦國、民兩黨長期惡鬥,“經濟與民生”才是左右選民投票的關鍵點。民眾倍感,經濟好起來,錢袋鼓起來,無論藍、綠或無色誰執政都可以。 

  (2)民進黨的敗選並不意味著國民黨的勝利,“選人不選黨”在民眾心中佔據主導地位。自嘲“賣菜郎”的韓單槍匹馬空降高雄才一年多,在沒有政黨資源和資金奧援下,與原本“躺著就能勝選”的陳其邁,一路殺到五五波後再“殺倒”對手,尤如“農民起義”風暴襲卷全台勢不可擋,根本原因還是得到新民意熱潮的支持。 

  (3)人民用選票教訓民進黨,民眾醒悟現實生活和切身利益與大陸相連,不希望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當然,民眾對“台獨”威脅台海和平的認識不足。 一方面民意“拒統”縮小,但仍居多數;另一方面“台獨”趨降,但仍倡狂。 

  (4)此次“東京奧正名公投”雖然未過494萬(25%)門檻,但同意票476萬票(24.34%接近25%)。“台獨”勢力不甘心,還在為明年推動“台獨公投”與“總統”大選捆綁作準備。要高度警惕民進黨不排除縱容“急獨”勢力推動“修憲、釋憲、公投法”納入“領土變更”等,堅決遏制“台獨公投”,以防後患。 

  (5)“台獨”毫無疑問是嚴重衝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破壞亞太區域和平穩定的罪魁禍首;是挑戰及威脅“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分裂勢力;是影響我實現“雙百戰略”目標和國家統一的重要“跘腳石”。絕不可讓“台獨”逆流無節制的“倡狂發展”。 

  (6)要讓台灣民眾認知,維護“一中”原則是兩岸關係的“穩定器”;“台獨”將給兩岸關係帶來嚴重威脅;大陸選擇“和統”符合兩岸中國人的最大福祉;大陸雖不會選擇武力,但也不會承諾放棄武力;不要幻想美國會為“台獨”而戰,事關中國國家安全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敏感核心問題,中國寧可付出高昂的代價,都會在所不惜。 

  (7)把“政治認同”融入“一中框架”大格局中,建構兩岸“同屬一中”,謀求“共同利益”,共同“遏獨、促統”。兩岸統一不是大陸“吞併台灣”“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是能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的安排”。 

  (8)保持對台戰略定力與耐力,維護台海穩定大局。不論台海風雲變幻,大陸堅持對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大方針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方向。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台重要論述為指導,堅持“一中原則”底線,扎實推進兩岸社會經濟融合,抓住台灣“新民意”,深化“心靈契合”系統工程,排除外部勢力干擾,為“新時代”實現國家統一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