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第二发言提纲

《论语.为政第二》发言提纲

一、   参考文本:

      以朱子《四书章句集注》、钱穆《论语新解》为主要参考文献,翻阅了一下杨树达《论语疏证》、林语堂《孔子的智慧》,杨伯峻《论语今译》。

二、   读书方法:

      人们常常用两种路径中来理解和诠释经典:一种是考古学的路径,即着重于经典成书的年代确认、版本辨析、字词训诂等方面的“史料考证”;一种是历史哲学的路径,即读者将自身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和历史传统中,寻找二者在哲学层面的共鸣与升华。两种诠释路径的特点,借用王国维先生的话说,前者“可信”但不一定“可爱”,后者“可爱”却不一定“可信”。我自己在读《论语》时,总是不自觉的把夫子流传千古的思想与当今的现实生活相比照。同时通过阅读《史记.孔子世家》,把夫子的思想与其人生历程相联系,也使我感触颇深。《论语.为政第二》一大特色就是夫子本身就在体制内干过,夫子既做过管理仓库、牧场的小吏,也做过司空、司寇的高官,并且在他在位期间鲁国大治。所以夫子不是一个纯粹的书斋里的学究,而是一个有济世胸怀并执着践行政治理想的人。

三、   文句解读与疑问: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疑问1:朱子解“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为政以德,然后无为”,以前总认为“无为”乃老庄思想的专利,从此句中我们看到夫子儒学中也包含“无为”思想,能不能就此说儒家思想与老庄思想有殊途同归的的意思?

      疑问2:夫子“为政以德”往往被看作以德治国的有力佐证,在2001年江泽民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但之后“以德治国”这一口号销声匿迹,只提“依法治国”。我们应怎样看待“以德治国”?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疑问:为政篇里插入这么一句怎样可以当老师,会不会稍显突兀,诸位师友之见?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疑问:对这句话有主要有三种解释,大多数解“攻”为“专攻”,即致力、学习,就是说学习异端邪说是有害处的;第二种解释为攻剿异端邪说,于是它们就失去危害了;第三种解释为攻击不同于你的异端学说,那反而是有害的。诸位师友之见?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疑问:从孔子教授子张的为官之道来看似乎与孔子“君子固穷”的人格理想有所差别,也与在一些影视剧中儒生坚守道义原则(有时认死理)的形象有所差别,诸位师友之见?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疑问:从《史记.孔子世家》上看孔子当过委吏、乘田、司空、司寇,甚至摄行相事,“子奚不为政”之问从何说起,而且从孔子的一生来看孔子并非不想做官从政,诸位师友之见?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疑问:夫子的这段话的上句“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与下句“见义不为,无勇也”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夫子为何把两件看似无关的事连在一起说,诸位师友之见?

      讨论:“见义不为,无勇也。”看到夫子这句话我的第一反应是最近让人撕心裂肺小悦悦事件。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国人这次的道德崩盘现象?是因为夫子所说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还是其它原因?诸位师友之见?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都是极少的。”——鲁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