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华东师范大学第十八届“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各院、系(所):   

      为进一步激发我校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迎接挑战的热情,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氛围,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添砖加瓦,进而推进我校“985”工程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科技处、社科处决定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举办华东师范大学第十八届“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参赛对象:

      凡在校的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参加。

二、 参赛作品要求:

      “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华东师范大学最高水平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本次竞赛要求参赛者按(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2)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3)科技发明制作(含实物)三大类作品申报参赛。每一件作品必须经指导老师的鉴定评价,集体作品申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6人,鼓励获得校内外科研基金支持的项目参赛。

三、 奖项设置:

      本届竞赛按作品质量和团体总分分别设奖。

      1、作品奖:设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胜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参赛作品总数的 4%、 6%、 8%和 12%。本专科生、研究生两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获奖数与其参赛作品数成正比例。获奖者将被授予获奖证书并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

      2、团体奖:团体总分(一等奖70分/份,二等奖40分/份,三等奖20分/份,优胜奖10分/份)最高的院系将授予大夏杯。此外,根据院系递交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评选出若干优秀组织奖。

四、 院系申报作品数量:

      为保证参赛作品质量,希望各院系在向组委会报送作品之前进行初审,并确定不超过5%的作品为重点推荐作品,原则上各院、系上报作品数不超过60件。

五、 竞赛活动组织机构:

     为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由校领导和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科技处、社科处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大夏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

      组委会主任:俞立中

      副主任:林在勇、朱自强

      委  员:解超、刘敏、戴立益、孙真荣、许红珍、潘靓

      秘  书:吴旻瑜

      同时成立评审委员会,由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对参赛作品的评选。

六、 竞赛程序及日程安排:

      2009年11月                宣传、发动阶段:利用各种校内媒体,通过校、院(系)分级动员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2009年12月9日前          预报名阶段:各院系做好预报名工作,将有意向参赛同学报名表(附件二)和院系报名汇总表(附件三)上交组委会。

      2010年3月13日前          项目报送阶段:各院系做好参赛项目报送工作,将参赛项目报送表(附件四)和院系项目报送(附件五)汇总表上交组委会。

      2010年4月13日前          赛前培训阶段:院系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学术科技作品的选题工作,组委会将通过各种途径对课题研究予以支持,包括邀请专家培训、往届获奖学生经验分享、建立QQ群交流平台、制作“大夏杯”电子期刊等为参赛同学提供服务和指导。

      2010年4月20日前          作品提交阶段:各院系组织初评选拔出优秀作品(重点推荐项目)并完成作品提交工作,将参赛作品(包括申报书和作品完整稿件)及院系作品汇总表(附件七)上交组委会。

      2010年4月至5月           评审阶段:校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公示评审结果(包括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以及一等奖入围作品)。

      2010年5月下旬             答辩阶段:一等奖入围作品答辩。

      2010年6月                 表彰阶段:对获奖个人及团体进行表彰。

七、 注意事项:

1、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附于申报书后,学术论文及有关材料在8000字以内,社会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2、本次比赛所有表格(包括附件一至附件七)到校团委科创中心网站 http://www.youth.ecnu.edu.cn/kczx 下载,其中附件四至附件七请于2009年12月23日后下载。上交作品不予返还,参赛者务必自己保留原稿。

3、各院系的参赛同学报名表及院系报名汇总表必须在2009年12月9日前由各院系统一交到组委会,参赛同学原则上须按照报名表组队;研究生、本专科生的参赛作品(包括申报书和作品完整稿件)必须在2010年4月20日前由各院系统一交到组委会;同时各院系须提交参赛作品汇总表,原则上不受理逾期上交的作品(作品收集时间为2010年4月1日至4月20日)。

递交地点:校团委科创中心  闵行校区(学生之家B区103室),电话:54342313

中山北路校区(大学生中心503室),电话:62233731

        递交时间:周一 — 周五 下午3:30-5:00

4、本届竞赛将为2011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选拔和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本次比赛的作品选题可以参考2009年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部分获奖作品名单(详见附件一)。

5、参赛作品一律要求原创,一经发现抄袭,立即取消其参赛资格,同时追究责任。广大师生可对本次大赛进行监督,并直接向大赛组委会投诉。

 

联系人:   吴旻瑜

联系电话: 54342697  62233162

 

附件:

1、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部分获奖作品名单

2、第十八届“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报名表

3、第十八届“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院系报名汇总表

4、第十八届“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报送表

5、第十八届“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院系项目报送汇总表

6、第十八届“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书

7、第十八届“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院系参赛作品汇总表

 

 

第十八届“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