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俄罗斯与世界观察
转载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OEx8IxxpYJO9eP17qe4_w
2025年11月2日,“新形势下的大国博弈与欧亚秩序重构”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理科大楼A416举行。本次会议为上海市社联第十九届(2025)学会学术活动月项目之一,由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主办,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市欧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协办。来自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立足当下欧亚地区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发展机遇展开深度研讨。
研讨会第一专题围绕 “欧亚地区的大国战略、国际组织与国际治理” 展开,由上海欧洲学会秘书长杨海峰主持。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余建华以“上合进程与欧亚地区国际治理”为题,从上合组织初创期、巩固发展期、变革期这三个阶段分别剖析大国互动的角色关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在报告“特朗普2.0印太战略的虚与实”中指出,在特朗普2.0时代印太战略的意识形态、经济、安全、盟伴四大杠杆逐渐空心化,但在前沿军事威慑、联合军事演习、供应链合作、防务合作等领域仍在务实推进;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毛瑞鹏在报告“欧亚区域组织的发展及其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分析了欧亚地区国际组织的特点,关注大国博弈下联合国与欧亚各类区域组织互动关系的演变;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强晓云以“大国博弈背景下的中亚多元化”为题,围绕外部大国互动、中亚集体合作、各国外交选择三个层次阐释中亚多元化进程;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斌的发言以“中欧班列通道安全:争论与现实”为题,阐述了中欧班列在当前欧亚地缘现实下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过境国的相关举措的意图、以及对如何破局的思考。
研讨会第二专题聚焦“欧亚秩序重构视角下的国家选择”,由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毛瑞鹏主持。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张骥教授在其报告“法国‘第三条道路’与欧亚秩序重构”指出,在中美竞争背景下,法国意在寻求“第三条道路”谋求战略空间,这一主张已在东南亚有所实践;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毕洪业的发言以“新形势下的中东局势与欧亚秩序”为题,指出中东局势与欧亚秩序的关联日益紧密,而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为地区秩序重构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上海欧洲学会秘书长杨海峰在报告“欧盟安全与防务战略及其影响”中梳理了欧盟防务战略从条约基础到具体政策的发展历程,凸显了欧盟谋求战略自主的诉求;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昕在以“谁之‘新殖民主义’?如何‘解殖’?”的汇报中指出,俄乌冲突以来,“去殖民化” 声浪日益高涨,俄罗斯通过媒体宣传、国际论坛等多种方式践行“反新殖民主义”话语;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严峻的报告“欧亚秩序重构下中亚国家历史叙事的构建”从本体安全理论视角切入,分析了当前中亚国家历史叙事构建的核心问题与路径方式,包括“叙事模板”的公式化应用、历史记忆的叙事呈现、“自我-他者”的叙事框定;同济大学助理教授苟利武在报告“俄罗斯波罗的海战略转型:通道维护与多元突围”中关注俄罗斯在面对波罗的海的随后,研讨会进入互动讨论环节,现场专家学者围绕俄欧关系、中美关系等欧亚地区热点问题展开深度交流,并对整场会议内容作补充评论。最后,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军教授作总结发言。复杂局势下如何破局,认为加里宁格勒通道安全与北约永久驻军等问题可能成为潜在的新冲突点。
随后,研讨会进入互动讨论环节,现场专家学者围绕俄欧关系、中美关系等欧亚地区热点问题展开深度交流,并对整场会议内容作补充评论。最后,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军教授作总结发言。
图/文:胡苏琳
核稿:徐广淼
编辑:李雨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