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俄罗斯与世界观察
转载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Ou-m9hXUCSg9BwZXy3U6A
2025年7月21日至25日,国际中东欧研究理事会第11届世界大会(ICCEES World Congress)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隆重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张昕、贝文力、门镜、王海燕、徐广淼、王玏、宋羽竹、孟文婷、高颜秋雨、李坤璘十人组团参会,在大会上积极参与主题发言,并与同行探讨机构合作意向。
俄中心组团参加国际中东欧研究理事会2025年伦敦大会
会后,张昕副主任与徐广淼副教授代表中心向理事会时任主席安德烈·克拉夫丘克(Andrii Krawchuk)教授赠送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赵云中撰写的《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一书,以表达对中东欧学术交流的高度重视与友好意愿。
俄中心代表团出席国际中东欧研究理事会执委会会议
张昕老师向国际中东欧研究理事会介绍华东师范大学及俄中心的概况
张昕、徐广淼老师向理事会时任主席安德烈·克拉夫丘克教授赠送《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一书
当日下午,大会在伦敦大学学院的Logan Hall正式开幕,主题为“乌克兰、波兰与变动中的世界秩序”。英国前驻波兰大使梅琳达·西蒙斯(Melinda Simmons)出席开幕式并参与讨论,体现中东欧研究在当前国际关系格局中受到的高度关注。
英国前驻波兰大使梅琳达·西蒙斯出席开幕式并参与讨论
在为期五天的会议中,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代表团成员围绕各自研究领域宣读论文、发表演讲、主持讨论,充分展示了中国学者在中东欧研究领域的多元探索。
王海燕老师主持并参与的专题会议
徐广淼老师在第二节“断裂的过去:历史、记忆与当代学术”专题中,发表关于《北方海航道的俄苏历史研究》的报告。
王玏老师参与第三节“超越双边:东欧与全球南方”专题,探讨俄罗斯、中国与全球南方间的三边互动关系。
徐广淼老师与王玏老师参与的专题会议
张昕老师担任第四节“欧亚知识生产的政治:东亚的多重视角”专题的圆桌主席,并在第五节“权力与环境的地理:基础设施、气候与欧亚区域转型”专题中,就俄罗斯三座跨境大桥的建设过程与其地缘政治含义进行了比较分析。
贝文力老师与宋羽竹老师参加了第五节“俄罗斯向东看:东方的交流与影响”专题会议,分别以《斯拉夫文化在上海:历史脉络、当代呈现与未来展望》与《西伯利亚文本中的“俄罗斯转向东方”问题》为题做了发言。
贝文力老师与宋羽竹老师参与的专题会议
高颜秋雨老师在第五节欧亚研究专题讨论中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和最新出版的英文专著。
孟文婷老师在第六节“东方路径:中国和日本在国际冲突解决中的角色”专题中,作题为《“发展和平”:国际建设和平的新路径》的报告。
孟文婷老师参与的专题会议
李坤璘博士生在第十二节“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国际主义与冷战后的国家利益”专题中,就冷战后不结盟运动与中立主义进行了历史横向比较。
门镜老师在第十四节“展望布鲁塞尔:动荡时代的欧洲”专题中,针对《欧洲爱国者党团内部对俄政策差异分析》进行报告。
门镜老师与李坤璘博士生参与的专题会议
7月25日,大会圆满闭幕。闭幕典礼上,原国际中东欧研究理事会主席安德烈·克拉夫丘克任期届满,英国东英吉利大学马蒂亚斯·诺伊曼(Matthias Neumann)教授担任新一任理事会主席。同时,大会郑重宣布:2030年国际中东欧研究理事会第十二届世界大会将由中国华东师范大学举办。
原国际中东欧研究协会主席安德烈·克拉夫丘克主持闭幕典礼
张昕、徐广淼老师向新当选的国际中东欧研究理事会主席马蒂亚斯·诺伊曼赠送华东师大校园风貌画轴
在闭幕式上张昕副主任代表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向全球中东欧研究界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各国学者2030年相聚上海共襄盛会。
俄中心副主任张昕诚挚邀请全球相关学者 2030 年共聚上海共襄学术盛举
闭幕当晚的交流活动气氛热烈,与会学者纷纷表示,赞赏中国学界在中东欧研究中的深入参与,并对2030年大会的召开充满期待。
俄中心代表团与与会学者交流
文:李坤璘
图:俄中心代表团
编辑:李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