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俄导弹狂炸乌克兰,激烈报复目的何在?

来源:观察者网

转载链接: https://m.guancha.cn/internation/2022_10_12_661809.shtml?s=fwrphbios

    【文/观察者网 王慧 编辑/冯雪】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两天后,“俄式报复”正式启动,突然却不意外。

      10月10日、11日连续两天,共计一百多枚俄罗斯导弹直击乌克兰:目标几乎覆盖所有主要城市,首都基辅更是在时隔4个月后再次遭到导弹袭击。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上,俄总统普京毫不回避,亲口证实10日早上对乌克兰的能源、军事指挥和通信设施实施了大规模、高精度的远程打击。

      他将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事件定性为“恐怖主义行为”,并警告道,如果乌方再对俄罗斯联邦领土进行“恐袭”,俄方将采取更强硬的应对措施。

      12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表示,俄方已确定克里米亚大桥袭击事件的主谋是乌克兰军事情报局局长布达诺夫,并查明参与袭击的12名共犯,其中8人被拘留。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轮袭击中,俄方的一枚导弹落在了基辅弗拉基米尔大街的一座雕像旁。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办公室就在这条大街上,总统泽连斯基的办公室也在附近。

      这是意外,还是俄方在借此传递一种信息?为什么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会引起俄方如此激烈的报复?接下来,俄乌冲突是否会扩大、失控或升级,双方走向核战的风险如何?

      除此之外,乌克兰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有何反击手段,美国是否会因此放开向乌克兰提供先进武器的限制,比如向乌出口射程300公里以上的战术导弹等?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特邀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军,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进行深度解读。

当地时间10月8日,克里米亚大桥发生爆炸,黑烟滚滚 图源:人民视觉

      克里米亚大桥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

      自俄乌冲突升级以来,克里米亚大桥一直是风暴眼似的存在。乌方多次声称,计划摧毁该设施。

      爆炸发生的前一天,正好是普京70岁生日。而这座大桥是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之后,他亲自下令修建的,被誉为俄罗斯的“世纪工程”。

      这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连接克里米亚半岛和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全长19公里,跨海部分7.5公里。

      2018年该桥公路部分工程完工,普京曾亲自驾驶大卡车通过此桥,以庆祝通车。2019年底,该桥的铁路部分也建成通车,普京出席了通车仪式,并乘坐第一班列车通过大桥。

      因此,克里米亚大桥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个里程碑式的建筑,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政治意义。

      在当前俄乌冲突的背景之下,“该桥还是俄方往赫尔松地区的军队运送补给物资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刘军说,普京和一些俄罗斯官员早已发出警告,乌克兰对克里米亚大桥攻击,无异于自杀行为,所以俄方这次激烈回应是可以理解的。

      张弘表示,俄方这次报复“可以说是俄乌冲突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主要因为碰触了俄罗斯的军事红线,即俄乌冲突不涉及俄已控地区。虽然乌克兰仍然认为克里米亚是其领土,但在俄罗斯看来,这里已经入俄了。”

      乌方此前一直宣称要“夺回”克里米亚半岛,但爆炸事件发生后,乌方并未直接承认或否认对此事负责,只是有高级官员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嘲讽。不仅如此,俄方将此事件定义为“恐怖主义行为”,乌方也没有否认。

当地时间10月10日,普京主持俄联邦安全会议 图源:视觉中国

      俄方反击或许早已在乌方意料之中,他们也因此组织了不少有效防御。导弹袭击过程中,乌方防空体系也在发挥作用,拦截了俄方多枚导弹。

      张弘认为,俄罗斯这次没有使用战术核武器,是不幸中的万幸。“而且,这次打击的目标基本上是基础设施,没有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从这个角度来看,俄方报复行动在给乌克兰带来压力的同时还有所克制。而报复程度激烈也说明,俄方不希望再出现这种情况。”

      刘军则表示,乌方伤亡数量较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乌克兰方面早有准备;其二,俄方高精度打击的准确度还不够;其三,西方国家提供给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发挥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伤亡。

      乌方如何反击,G7怎么帮忙?

      在10日俄罗斯导弹袭击过程中,俄方的一枚导弹落在了基辅弗拉基米尔大街的一座雕像旁。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办公室就在这条大街上,泽连斯基的办公室在附近。

      这是意外,还是俄方在借此传递一种信息?

      “导弹落在这里不会是意外,”刘军说,对一个国家首都心脏地带的打击,不管是对领导者还是对民心的影响都很大。他认为,这是俄方对基辅政权的一种惩罚,但可能俄方目前掌握的定位精确度等信息不够,所以没能成功。

      张弘认为,导弹落在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建筑旁边、总统办公室附近,既留了一点余地,也起到了警示的作用,俄方的报复主要是针对实施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案的人。

      “面对俄方的激烈报复,乌方在军事上没有反制的手段,因为他们没有射程超过300公里的导弹,因此不存在在战场上逆转的能力。”张弘分析道。

      尽管如此,乌方也并非毫无反击能力。

      当地时间11日,位于俄罗斯西部边境地区的别尔哥罗德州州长发布消息称,由于受到乌克兰方面的炮击,该州部分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受损,两千多人因此断电。

      “这可以说是乌克兰方面的一种直接回应,”刘军说,由于乌克兰没有远程武器,无法向俄罗斯纵深地带过多开展袭击,所以袭击俄罗斯边境城市对于乌克兰来说相对容易一些。他认为,俄乌之间对彼此民用基础设施的破坏和袭击会持续一段时间。

      “目前俄方有观点认为,如果早就对乌克兰民用基础设施进行袭击破坏,可能有利于俄军在战场上取得更大胜利,因为西方国家的援助是通过铁路、公路进入乌克兰。另外,第聂伯河上有很多桥梁,乌方很多进攻需要通过这些桥梁,接下来俄方很可能会对此类基础设施进行轰炸。”

      张弘表示,现在乌方能够采取的反制措施就是向七国集团和北约求援,请求提供经济援助、外交援助和军事援助。

      泽连斯基也是这么做的。

当地时间10月11日,泽连斯基与G7领导人举行紧急视频会议  图源:人民视觉

      在遭遇俄罗斯导弹袭击之后,泽连斯基第一时间与德国、法国、波兰、美国等国家元首通了电话,G7很快便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对乌援助。

      西方国家的双标在这一事件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克里米亚大桥遭遇爆炸后,他们集体沉默;俄罗斯导弹袭击乌克兰后,他们纷纷对俄谴责。

      11日G7召开紧急会议之后发布联合声明称,其承诺继续向乌克兰提供“财政、人道主义、军事、外交和法律支持,并将坚定与乌克兰站在一起,无论需要多久时间”。

      当天,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透露,乌克兰军方已收到德国“IRIS-T SLM”地对空导弹系统。他说,美国的“国家先进防空系统”(NASAMS)防空导弹也会很快交付,且美国最新支援的4套“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HIMARS)已运抵乌克兰。

      “北约国家可能会继续长期化、机制化地向乌克兰提供用军事援助,”张弘说,但是,在援助射程超过300公里以上的导弹一事上,北约会很慎重。

      10月9日,俄罗斯外交部独联体事务二司司长波利修克表示,西方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或者更具杀伤性的武器将触犯俄罗斯的“红线”。

      波利修克称,俄罗斯将通过认真分析局势来决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以应对为乌克兰提供武器的美国及其盟友的行为,并且俄罗斯也有足够的工具应对。

      “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事件使战争风险上升,也可能危及到欧洲的安全。俄方报复不仅针对乌克兰,也是在提醒北约国家,要规劝乌克兰,不要进行出格的、超出底线的行为。俄方希望这是一次可控的地区冲突,而不是无界限、无禁区的局部战争,超限战对俄罗斯来说是不可接受的,甚至不能排除俄使用核武器。”张弘分析道。

当地时间10月10日,乌克兰基辅,消防员正在扑灭被导弹击中的CHP发电站的大火 图源:人民视觉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冲突升级转折点?

      乌克兰遭遇俄大量导弹袭击后,CNN、路透社、法新社等一众西方媒体纷纷表示,俄乌冲突存在突然升级的可能,而克里米亚爆炸事件就成为了战争升级的转折点。

      然而,刘军和张弘两位学者均认为,大桥爆炸是个重要事件,会使双方关系更加紧张,局势更加恶化,但很难说这会是战事升级的转折点。

      “转折一定存在战争的规模、形势、胜负或者态势发生变化,现在这些变化似乎并没有出现,”张弘解释道。

      至于核战风险,他认为,“目前看来,可能性仍然很小。核战会改变战争性质,但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目前俄军行动仍属于特别军事行动,这代表目前俄方不会改变战争形态。”

      刘军说,目前无论是俄罗斯还是西方国家,在谈核武器时所指的都是核威慑。普京曾说“尽一切手段”可能只是反映了他要将战争进行到底,取得最终胜利的意愿。他是一位理性的政治家,清楚核战争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将俄军行动界定为特别军事行动,这一定性意味着两国没有进入全面实际交战状态。

      截至目前,俄乌冲突已持续7个多月,虽说双方发生核战可能性很低,但谈判前景也很渺茫,目前看不到希望。

      “双方没有意愿,没有条件,也没有诚意谈。战事拉得时间越长,谈判可能性越小,谈判越艰难,”刘军说,目前看来,谈判的先决条件是停火,但现在双方都不想停,国际社会也缺乏制约,因此俄乌冲突可能会无限期延长。

      如果最终要坐下来谈判,他认为可能要出现几个条件:第一,乌克兰政权易主,新的领导人在观念上发生根本性转变;第二,战场上一方彻底的被打垮;第三,西方抛弃乌克兰。

      显然,这些条件目前无一具备。

      或许,未来正如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所言,美西方国家打算促使乌克兰政府战斗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房佶宜、张菁娟对本文亦有贡献)